家国两个字,情怀一辈子—人文院大学生党史宣讲团微讲述
2021-04-28 人文科学学院 访问量:
为加强大学生“四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传统,4月25日,人文科学学院大学生党史宣讲团来到“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原外语教研室退休教师陈洁雅老师家中,追忆入党初心,聆听她的入党故事!
陈洁雅老师作为教师领域的一份子,放下了从小在香港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毅然决然地回到内地学习、生活、任教。“党员”两个字是激励她不断前行的动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陈洁雅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恰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她默默耕耘、潜心育人,践行了一名党员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家国两个字,情怀一辈子
——陈洁雅老师的入党故事
“祖国、家乡”,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最深切的眷恋。多少年来,各个领域中的有志之士,将个人梦想融入到家国梦想中,谱写出了他们那个时代的最美篇章。
矢志不渝、归心似箭
陈洁雅老师1937年出生于香港。20世纪50年代初,香港正从一个小渔村转变为国际金融中心,当时的物质生活和教育环境远比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优越。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陈洁雅老师渐渐地感受到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香港人并不享有民主和政治权利,甚至在生活和工作中都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一张公共场所张贴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标语,更是深深地刺痛着她的心。
陈洁雅老师经常与在内地求学的哥哥姐姐保持书信来往,得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人民翻身成了主人……兄弟姐妹的鼓励、割舍不断的故乡情和对中国共产党的向往,让她无数次做梦都想回到内地,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终于,在陈洁雅老师十八岁的时候,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放下香港的优越生活,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内地的高考,如愿以偿地回到了祖国。
沐浴党恩、红心向党
陈洁雅老师回到内地后,在湖南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攻读农学专业。刚到大学读书时,由于中文不标准,给学习和人际交往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这却丝毫没有受到老师的放弃和同学的排挤,反而得到了学校党委和老师、同学们的关心与照顾。这让陈洁雅老师深切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心怀感恩,更加坚定的将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目标和信念。她不仅在学习上刻苦认真,钻研专业知识,苦练普通话,还利用自身英语好的优势帮同学们补习英语,当起了助理英语老师。很快,她的中文上来了,同学们的英语进步了,她的这份执着与努力更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不忘初心、砥砺教坛
由于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扎实的英语功底,毕业后的陈洁雅老师被分配到长沙农校(现欧宝体育网页版(中国)有限公司)担任英语老师。在参加工作后,陈洁雅老师一直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英语是公共课,课程任务十分繁重,而她也永远是那个排课量最多的老师。每天晚上总能看到她挑着两担沉甸甸的作业本踏着泥泞的泥巴路走在回家的田间路上,两担子作业一批改就到了凌晨,第二天清晨再挑着改好的作业回到学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本挺直的背也慢慢变弯。许多同事都劝说她不用接那么多课,她却坚定地回答:“学校需要我,学生需要我,我怎么能拒绝和退缩呢?!”在从教37年间,无论工作多么繁重,她从来没有丝毫抱怨,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终于在1986年陈洁雅老师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她戴上党徽庄严宣誓,她说:“党徽上闪耀的不止是荣耀,更是沉甸甸的的责任!”从此,陈洁雅老师更加身体力行,把责任扛在肩上,以实际行动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她鞭策偷懒贪玩的学生参加集体劳动,从此该生改头换面,年年被评为优秀;她告诫在课堂上写情书的同学认真学习、提升修养,将优美的文笔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她经常作为学校代表接待外国友人,曾去过美国作访问学者,去过菲律宾、泰国等国家作翻译。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她饱含深情地介绍改革开放的中国、取得重大成就的中国、不断繁荣昌盛的中国,她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无比自豪!
日新月异、薪火相传
1997年7月1日,是一个举国同庆的日子,这一天香港终于回归了祖国的怀抱,实现了“港人治港”。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陈洁雅老师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在“一国两制”政策下香港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中央政府成为了香港的坚实后盾,香港人民开始拥有了民主和政治权利,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即使遭遇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2003年非典、2008年金融危机,在祖国大陆的支持下,每次都能安然渡过难关。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陈洁雅老师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共产党员也给青年们送来了殷切地寄语:希望青年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听党的话,跟党走,学好党史、学好专业知识、掌握好职业技能,无论身处何时何地,无论在哪个领域什么样的岗位上,都要努力奋斗,顽强拼搏,做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陈洁雅老师的事迹深深感染了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年大学生,我们应该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勇敢挑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坚定信仰、坚守理想,不负青春韶华,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